《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进入深度田野调查阶段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1-01-25

   

作者:

徐娟梅

面对宁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入卷资料和编纂人才匮乏等客观存在问题,2021年1月15日至19日,宁夏文联二级巡视员、宁夏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刘伟,宁夏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娟梅带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编委会成员,奔赴隆德县、彭阳县、大武口区、沙坡头区、利通区、青铜峡镇等地区展开深入田野调查。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等困难,实行区、市、县(区)三级联动的方式,全面发动宁夏民间文艺界广泛介入的磅礴力量,充分挖掘整理可入卷的资料。但由于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编纂内容的种类和要素不够齐全、个别专业特色不突出,日前,宁夏民协相关负责人继续带领《中国民间工艺集成·宁夏卷》编委会成员刘国君、刘阿宝等编委,分赴五市、县(区),深度挖掘采撷工艺作品,进一步补充完善工艺集成资料。

走访中发现以下诸多问题:宁夏现存的独特民间文化资源分布零散,不够丰富;人们对老物件管理和收藏意识淡泊;代表性的民间工艺收藏展馆少,有作品无出处的现象尤为严重;能够入卷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诸多作品,无法界定和考证收藏地点、时间等困难。如在隆德县民间文化博物馆新采集的刺绣作品,会员田慧君介绍,很多作品是县文化馆同志早期从民间收集而来,收藏农户只说从祖辈手上代传下,搞不清作品出处,甚至作品名称也无法署名;石嘴山农耕博物馆、固原梁云文化大院等地方可入卷的农耕农具,馆藏资料显示也出现作品要素不全、无作品简介、无从考证来源等问题。

面对以上状况,编委会仍秉持学术立会传统,注重“客观性、系统性、科学性”编纂要点,在收集整理中,整体把握民间工艺“文化生态”系统,尊重民间工艺的经验实质,把握民间工艺的生活基础,补充完善工艺思想等工作要点,以期呈现精彩的宁夏专业卷本。

(编辑:王嘉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