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发展报告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4-02-19

   

作者:

杨开飞

  宁夏书法创作在继承中发展,在赓续中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主题创作为纽带,以培训为手段,以展览为龙头。宁夏书协多措并举,用心服务,注重青年书法创作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百花齐放,气象峥嵘;宁夏书法工作者行稳致远,埋头苦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宁夏书法创作的主要表现
 
  2023年宁夏中青年书家的书法创作成果在国家级展览中有着集中体现。
  作为宁夏书法创作的中坚力量,宋琰有四件书法作品参加了国家级展览,它们分别是民进中央开明画院举办的“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作品展,中国文联主办的 “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系列活动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主题创作系列活动——晚明古法书与后世品评录,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书学之路——高校书法教育 60 年成果展”——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60周年校友展。范彦奎参加“承续:新中国新发现书法主题大展”,中国书协甄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现的书法范本58件,邀请116位书家分别进行临写和创作,以当代立场展示新范本的艺术表现方式,范彦奎临写《唐郭湜墓志》于9月28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陈国鸿创作的书法作品“革命英烈崔景岳”被中国国家家版本馆总馆“文瀚阁”收藏。中国国家版本馆被誉为“赓续中华文脉的种子库”,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反映当代文化发展成果的创造性举措。
  宁夏还有12位作者创作的书法作品参加了2023年中国书协主办的其他展览。常仲、周钢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老年书法作品展,刘武国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九届楹联展,高宏明、蒋海淘的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临帖作品展,任龙、何荣臻的书法作品参加2022“中国书法·年展”全国行书、草书作品展,马彦鸣、蒋海淘、于智勇的书法作品参加2022“中国书法·年展”楷书作品展,王海成、任龙、蒋海淘三人的书法作品参加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3年宁夏基层书法创作成果通过区、市书协举办的展览得到呈现。2月15日,由自治区文联主办,宁夏书协承办,宁夏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协办的“砥砺奋进新时代 凝心聚力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宁夏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在银川美术馆开幕。展览将书法记言录史功能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展示新时代伟大成就,赓续红色血脉、凝聚精神力量。190余件精心创作的优秀书法篆刻作品,记录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宁夏人民的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书写出宁夏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宁夏书协在本次展览中精心策划了两个主题:一个是“牢记领袖嘱托,担当使命任务”主题书法创作,组织全区老、中、青三代共35位书法家进行创作,35件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题词为起首作品,以“领袖嘱托”和“使命任务”为创作内容,两件一组;另一个是“向人民汇报”主题书法创作,30名全区基层优秀书法作者以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为内容进行创作,旨在引导基层书法工作者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9月12日,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宁夏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层书法作品展在银川美术馆展出。展览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创作主线,展出书法篆刻作品200余件。重点策划了“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主题书法创作”,用翰墨倾情讴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塞上新成就,讲述灿烂辉煌的宁夏黄河新故事,展示独具特色的宁夏黄河文化新魅力。 
  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彰显了宁夏书法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担当,他们在全国和各省市策划的书法主题创作展中表现积极,主动作为,收获不菲。宁夏书家具有良好的政治觉悟,服从大局,感恩时代,礼赞人民,以虔诚的态度投入书法创作,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二、宁夏书法创作的发展变化
 
  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相较往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突出时代主题。将时代主题与书法创作有机融合是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一。宁夏书法家协会积极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群团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宁夏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构建重大主题书法创作的新模式,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书法展览,以高质量的书法作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宁夏书法家协会举办了“砥砺奋进新时代 凝心聚力新征程”主题书法创作,精心策划了“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主题书法创作”。时代主题是宁夏主题书法创作的引擎,宁夏书法工作者自觉投身时代主题书法创作,把对党和人民的热爱融入书法创作之中,用书法的精品力作讲述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延续历史文脉。将历史文脉与书法创作有机融合是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二。今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要求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历史文脉的重要论述为宁夏书法工作者指明方向,更加坚定了宁夏书法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宁夏书法家协会在构思主题书法创作时,设立总主题是 “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三个分主题之一是“延续历史文脉,书写美丽新宁夏”。宁夏书法创作以古代流传至今描写黄河,讴歌宁夏塞上风物的诗词为内容,回顾历史,追踪先贤足迹,赓续历史文脉。
  加强交流合作。交流合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也是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发展的显著变化之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塑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银川——洛阳书法作品交流展”是银川市书协与洛阳市书协合作的成果,也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实现银川洛阳两地书法创作的互鉴互补。2023年8月31日宁夏大学美术学院与宁夏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庆祝宁夏大学建校65周年——全国高校书法名家作品展”, 此次展览邀请了国内50余所高校书法名家和10位宁夏书法名家的作品。宁夏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与自治区文联、宁夏书法家协会携手合作,构建资源共享的书法人才培育平台和书法创作交流基地,把高校艺术殿堂的“小教育”变成提升全社会书法研究与创作水平、推进书法美育的“大讲堂”,对推动新时代我区高等书法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书法创作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扶持书法评论。为了营造良好的书法创作环境,宁夏书法家协会一手抓创作,一手抓评论,将创作与评论对接,大力扶持书法评论是2023年宁夏书法创作发展的显著变化之四。书法创作与书法评论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长期以来宁夏书法评论声音微弱,针对书法创作和展览的评论少之又少。宁夏书法创作与书法评论力量悬殊,创作热火朝天,评论门庭冷落。这种局面在2023年发生明显改观。首先宁夏文联确定宁夏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法创研基地”。宁夏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一方面带领书法专业研究生投入创作,完成优秀书法创作成果,另一方面书法专业研究生在导师带领下走进展厅,认真欣赏每一件作品,有针对性展开讨论,较好地完成了宁夏重要展览的书法评论任务。宁夏书法评论力争使感性的宁夏书法创作在理性的思想领空展翅高翔。
 
  三、宁夏书法创作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2023年宁夏书法作品数量最多的展览是“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主题书法创作展,这次展览展示了宁夏书法创作宏大的场面和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给人们带来欣慰和希望,同时也暴露出宁夏书法创作存在的不足。
  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用笔生硬。宁夏书法创作植根传统,展出的作品几乎涵盖了每一种书体,篆书作品以小篆为主,大篆为辅;隶书作品研习张迁、曹全、礼器者较多,石门颂、乙瑛、史晨甚少,整体取法汉隶;楷书作品包括晋人小楷、魏碑、唐楷三种主要类型,取法唐楷者最多,魏碑者次之,晋人小楷者又次之;行书大多取法宋人(以米南宫为最,苏黄亦有涉略),以王羲之、颜真卿面目示人者较少;草书数量较少,在用笔结字章法上大多受今人影响。宁夏书法创作渊源有自,但作品多流于形式。古人临帖强调“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作者对所临字帖还不够通透,用笔较为生硬。其二筋骨羸弱。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又曰:“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凡传世名作,无不以筋骨取胜;筋骨虽美,得来谈何容易。必须经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困苦与艰辛,非仁人志士不能造其极,非颖敏通才不能悟其妙。现代社会的嘈杂喧嚣与快速发展,使学书者步入智能时代很难躲避微信、抖音、头条等轮番诱惑与骚扰。客观上面临生存压力,主观上注意力分散,书法工作者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沉潜”于书法的汪洋大海。宁夏书法创作筋骨软弱似乎注定成为无法逾越的宿命。其三文字讹误。这里的“文”指引文,“字”指字法。当下宁夏书法创作绝大多数以古代诗文为载体,书写先贤诗文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引文错误问题。比如展览书法作品文字内容摘录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原文是:“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作者将 “度”写作“渡”。班固《汉书•匈奴传(上)》也有相同的话,用“度”而非“渡”。书家在引用古文时一定要反复核对史书,校对文献来源,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在一些行草书作品中,字法经不起推敲,看似如此,实则不然。宁夏行草书创作字法讹误一方面是临帖功夫不到,字法不甚了了;另一方面是作品完成以后,盲目自负,得意忘形,没有对作品字法从头至尾逐一检查,最终佛头着粪,不堪入目。其四艺文脱节。当前展览机制使作品的可视性取代了可读性,设计性湮没了自然书写性,外在的形式屏蔽了内在的文化性。作品的形式与风格与作者其人剥离,书法不再是“如其人,如其志”,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表现,以致被人称之为“展览体”。宁夏书法创作无法脱离展览时代流行病毒的侵袭,作者知识储备的不足与创作思想的浅陋,乃至文化修养和文人风骨的缺失,成为宁夏书法创作的瓶颈。“艺文皆备”不仅是中国书法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宁夏书法创作值得遵循的审美标准。“艺文兼备”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有一定的书写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提倡“自作诗文”。讲好宁夏“黄河故事”主题书法创作中,安纯人自书诗文:“青铜峡里平湖静,绿野苇中异鸟啼。”(《为青铜峡黄河湿地而作》)这算得上是一件难得的 “艺文皆备”的书法作品。
  宁夏书法创作的根本出路在于回归传统,深入传统,坚守传统,面对问题和困难不逃避,不惧怕,不退缩。向内看宁夏基层书法创作队伍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充满高度的文化自信。向外看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随着国运走强而焕发出蓬勃生机,书法发光发热的时代已经来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韧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宁夏书法创作应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鼓舞下,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不惧新挑战。宁夏书法创作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宁夏书法工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推出更多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反映时代主题和人民奋斗精神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杨开飞,博士,教授,宁夏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宁夏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贾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