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胜于景深

来源:

   

刊发时间:

2018-04-21

   

作者:

王晓静

2018年,是吴建新的丰收之年。元旦刚过,他就开始筹备《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摄影展,他从近10年来拍摄的数万幅作品中选出300幅佳作,布局成两部分:搬迁前的黑白灰底色和搬迁后的五彩缤纷,两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既体现不同又组成统一完美的结构,展现他独特的摄影视角和创作风格。

1月16日,当我们站在银川市美术馆的二楼,欣赏一幅幅精美的摄影作品。从《故土难离》系列作品中,看到那些搬迁的人们,从远离故土的痛苦与不舍中,迈着沉重的脚步,随着迁移队伍缓缓走过他们熟悉的小路,来到即将成为故乡的异地安家落户。其中,有老人背过身子擦试眼睛的一瞬,有年青人收拾东西的场景,有孩子们不知喜忧的状态……其中,有大山与平原的对比,有乡间小路与移民新村水泥道上的不同,有村头的古树默默张望人们远去的背影,这一切和人们之间都将因为距离的遥远而不再有任何关联,人们走亲访友的脚步将不再踏上那些被祖祖辈辈人们踩实的小路,他们身后的村庄将恢复到纯粹的自然姿态,人们从弯弯的山路走到了开阔的大道上。

每一幅照片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观众仿佛置身移民搬迁的现场,与搬迁中忙碌的村民距离是如此之近,他们心理上复杂的喧淆,似乎能够听得到,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种心理上的共鸣呢?薄薄的一张照片里,浓缩着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在自然中行走,创造出的人文风景。从故乡到异乡,那一路打下的烙印,被吴建新用镜头一一记录下来,他像他们搬迁历史的书写者,一点一滴记录着他们生活变化的轨迹,摄影作品能如此彰显魅力,令人赞叹。

因为对西海固这片土地的熟悉,看到那些照片里的人们,亦如熟悉的乡邻。感受着他们响应国家移民政策,欣喜地搬到新的家园生活,身后的大山依然是他们坚固的靠山。那些曾经在时空里存在过的生活场景,诸如打水、拾柴,割麦、扬场,放羊、耕地的情景,都在昨日的星空下,成了温暖的回忆;他们从田间地头走向了一些未知的生活场景,正在用双手创造新的生活。转换的过程中,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在吴建新的镜头里真实地展现出来,他不需要加工,修饰或者遮掩什么,只是按照心灵的指向,准确地抓拍,定格人们最细微的情感变化,让照片中的人、事、物自主倾诉,与观赏者进行交流,观赏的人们讨论的内容,正契合了照片以图像为语言的说明特性。

2008年,吴建新从移民现场拍出的第一张照片,延伸出了他未来十年的创作之路,2018年,从数万张照片中选择300幅作品出来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个心理反映过程?每一张照片,都记载着他拍摄的时间、地点,所经历的心灵撞击,看到那些家园变成残垣断壁,看到人们脱去悲伤的离情,舒展眉心,露出欣喜和期待的笑容,他也一定经历过这些情感的波澜起伏。

从黑白灰到五彩缤纷,是色彩的变化,也是人们心情的变化,更是摄影家心理上的变化。他选择了不同的光与色表现搬迁后人们的生活,用色彩来诉说人们对新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期待:来到平原,人们心里宽敞了,眼前的道路明晰了,如同给生活镀上了一层光亮。在新移民村,人们最大的快乐来自哗哗流淌的干净的自来水。不仅如此,孩子们学校的紫色围墙,妇女们从业的白色工作服,人们进入企业作工的绿色制服等等,一系列新的生活场景浮在观众的眼前,生动逼真还很有趣!看着吴建新这些反映移民工程的照片,再次对摄影有了新的认识:摄影的纪实手法竟有如此之大的力量,无论是人物的细微情感,还是山川大地的四时风貌,都能全部收束在镜头里,把时空的延展与变化纪录得如是详尽,以不具刻意雕琢的艺术之美,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和其中的艺术韵味,用镜头聚焦生活,借光影成就艺术,完美地阐释了摄影作品中景深与情深的关系!

吴建新在十年的时间里,实时聚焦移民搬迁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社会效应,用脚步丈量宁夏大地的移民轨迹,用镜头跟踪他们生活的境况,书写移民搬迁中家庭与国家政策的履历表,身体力行地表现出他对移民生活变化的关心,关怀和关照。作为一位艺术家,他的执着追求,既是个体开拓视野,服务人民的实践锻炼,又是这块土地上社会和时代发展变化的共同组成部分。

所以,这300张乃至上万张的移民照片成就了作为摄影艺术家的他——既是中国移民工程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局部参与者,又是一个放眼未来的全局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