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联动聚塞上 曲艺交融展新篇——2025年“文脉相融·艺润基层”宁蒙晋湘曲艺交流记

来源:

宁夏文艺网

   

刊发时间:

2025-09-30

   

作者:

宁夏曲艺杂技家协会

  九月的宁夏秋高气爽,曲艺的旋律扣人心弦。9月19日下午和20日晚,由宁夏、内蒙古、山西、湖南四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四省(区)曲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2025“文脉相融·艺润基层”宁蒙晋湘曲艺交流演出,分别在银川市忠信职高与青铜峡市银河广场成功举办。这两场跨越地域的文艺盛宴,是一次深化协作、深度融合的艺术交流,为四省(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持续深耕,四省联动续新篇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四省(区)联动的持续性。去年活动在内蒙古阿拉善举办,今年活动来到宁夏,体现了四省(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长期规划与稳定合作。特别是宁夏、内蒙古已连续两年联动,在多个层次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种持续的合作机制为四省(区)文化艺术的交融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探索出了路径与经验,引领跨区域文化交流成为常态。
  二、交流互鉴,艺术之花绽光彩
  两场演出均汇聚了四地曲艺名家与新秀,呈现了宁夏小曲、宁夏数子、相声、好来宝、潞安大鼓、呼麦弹唱、乌力格尔、评书、呱嘴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节目充分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例如,宁夏小曲《说说心里话》、呼麦弹唱《黑骏马》以及宁夏数子《三打白骨精》,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体现出民族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时代特征;呱嘴《盛世年华大观灯》生动描摹了盛世气象;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吟唱出淳朴乡情和真挚的爱情;潞安大鼓《红军故事》深情再现红色经典,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此次跨区域文化交流活动,对促进曲艺和曲种的相互交流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同地域的曲艺形式在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汲取彼此的养分。艺术家们在演出和互动中彼此认识、增进了解,为曲艺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带着各自的艺术特色而来,在交流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让曲艺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同时,多样的曲艺形式也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拓宽了曲艺的地域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在一场演出中能够领略到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文化的大观园,尽情欣赏着各地曲艺的精彩表演,感受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
  三、聚焦西北,文化魅力传四方
  活动还对西北文化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宁夏的小曲、宁夏数子等曲艺形式在交流演出中得以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宁夏文化的独特魅力。蒙古族传统的说唱艺术,以其生动的语言、活泼的节奏深受人们喜爱;以老百姓口语为主,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反映着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蕴藏哲理和生产、生活知识。这些曲艺形式是文化的瑰宝,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与外省的合作与交流,为宁夏的曲艺艺术在本土得到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使其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进一步提升了宁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这些富有特色的曲艺节目展现在四省(区)联动的舞台上时,观众们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纷纷为之喝彩。这不仅是对曲艺艺术的肯定,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西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四、扎根基层,文化惠民暖人心
  此次活动真正做到了走进最基层,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然青铜峡、阿拉善等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演出人员克服困难,将精彩的节目送到百姓身边。百姓们的笑脸和开心,就是走基层活动的意义所在。演出团队所到之处,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欢乐和希望,用精彩的表演为百姓们献上了一场文化盛宴。观众们拉家带口地前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对展演活动最大的肯定和认可。
  活动通过曲艺展演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推动了曲艺艺术的活态传承与当代创新。在银川忠信职业高级中学,学生们不仅观看了演出,还与艺术家们进行了互动交流。艺术家们手把手地教学生们表演曲艺节目,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曲艺艺术的魅力。这种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们更容易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为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后备力量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此次“文脉相融·艺润基层”宁蒙晋湘曲艺交流演出,是一次成功的跨区域文化交流活动。它不仅促进了四省(区)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更以文艺的力量浸润基层,为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四省(区)将继续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贾雨晴)